查看原文
其他

【辉煌三十年 奋进新征程】改革潮涌先奋楫 勇毅笃行谱华章

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防城港市。站在建市30周年的特殊年份回望,30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海边山”区位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多项改革措施,激活创新因子,释放发展潜力,一批重大改革任务相继完成,多项改革创新经验走在全国、全区前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防城港一角。(资料图)


破解改革难题 激发发展动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破题,用活用好中央、自治区给予的各项改革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和政策,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敢为人先,扎实工作,以改革攻坚的实绩实效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市将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聚焦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牢牢扭住关键性改革任务,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出全国首张“34证合一”营业执照、全区首个设区市“证照分离”改革、“最多跑一次”服务新模式等改革措施,企业和办事群众由原来“多部门跑”变成如今“一门办”,一大批企业先后在我市注册落户。

如今,全市产业格局已从2012年的粮油产业“一枝独秀”,向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县域轻工业等5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多极支撑”转变。同时,我市在全区率先推出废钢回收加工行业“三段式”全流程税源管理方式,实现了行业产值稳增长、企业税负不增加、地方财政不减少,推动钢铁产量超2000万吨。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鸟瞰图。(资料图)

据了解,建市之初,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几乎为零。2013年全市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也突破了1000亿元。2022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是全区第4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的设区市。2023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494.33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建立绿色金融机制,构建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源加速向绿色低碳领域积聚。2021年全市绿色贷款占比全区第一,为现代化临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涌现了大海粮油、盛隆冶金等国家级绿色工厂,以及“5G云上钢厂”“5G无人天车”项目、“互联网工业企业”试点单位等一批产业项目。

5G无人天车正在运作。(资料图)

2022年,全区首笔“留抵退税”信用贷款在我市发放,创造广西最大单笔增值税留抵退税、广西最大单个企业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退税总额占财政收入比重48.5%,排全区第一。

改革激发动力 开放带来活力

我市沿海又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更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勃发。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作为一直在多个领域先行先试、锐意改革的“年轻”城市,我市充分发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的改革牵引作用,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以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推动地方改革与重大战略平台互促互融。

医学创新赋能中心航拍图。(资料图)

医学试验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加速集聚。我市坚持将建设医学试验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出台的15条改革创新措施和医学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动政策框架体系日益完善。推动实行“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高效运营管理体制,成立医学试验区产业投资集团,市场化运作推动产业发展,试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产业发展和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等实现多点突破。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等一批重大平台项目落地建设,广西华仞CDMO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挂牌,全区首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即将正式运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医疗器械产业交流合作洽谈会,成立中国-东盟医疗装备产业联盟,创新二类医疗器械“现场评审”模式,现场评审时限创下全国最快纪录。

东兴试验区成为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我市围绕国家赋予的31条支持政策、自治区赋予的34条支持政策,开展先行先试改革100多项,为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探索了一批“东兴试验区经验”。全国首个《海运互市贸易进口结算业务展业规范》在东兴试验区落地实施,建成全国首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全国唯一连接东南亚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全国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互市+落地加工”等“东兴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并成功开出首张互市贸易电子增值税票,东兴边民互市贸易二级市场实现“数字互市”和“边民电商”双平台联动的交易模式。2023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80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区排名第三。其中,进口总额441亿元,同比增长28.4%,全区排名第一,为经济快速增长持续贡献力量。

中越北仑河二桥国门楼。(资料图)

边境旅游试验区助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我市将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旅游开放的重要平台,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打造“全时开放、全程自助、全域畅通”边境旅游新模式,实现“随时随地办,面见领证走”目标,办证速度提高50%以上。创新“提前出证、现场审核”模式,将证照审核前置,实现了入境自驾车通关业务当日办结。创新旅游发展配套机制,推动文旅产业加速发展,共谋划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60多项,总投资3300多亿元,促进城市建设和边境旅游试验区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边境旅游试验区获得国家文旅部高度肯定。

聚力民生改革 厚植乡村振兴优势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我市抓住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关键,先后推出80多项改革举措,稳妥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2021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是2012年的2.4倍,全市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出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此外,渔港经济区、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平台落地,建成广西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引领带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2021年海洋渔业总产值达176亿元,2022年渔港经济区建设绩效中期评估结果排名全国第一,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打造生态“蓝色粮仓”成效显著,连续3年获得全国通报表扬。

白龙村珍珠湾深海网箱养殖金鲳鱼。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市把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200多项改革措施,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在广西率先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差额票决确定当年十大类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教育领域项目成为“重头戏”。2022年、2023年,我市连续两年着力实施教育类为民办实事项目40项,累计投入资金达2.43亿元,把为民办实事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变“由上而下”为“由下而上”,让全市人民真切感受城市发展的“温度”和幸福的“质感”。

“病有所医、医有所惠”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年来,我市投入95亿元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相继创成三甲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医疗项目竣工使用,全市三级公立医院100%参与紧密型“三二一”医联体建设,乡镇卫生院100%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健康水平均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同时,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生态保护,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PM2.5平均浓度低于29微克/立方米,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红树林面积2000多公顷,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湾红树林,成立广西首个红树林生态产业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产业学者共同参与红树林生态保护,“蓝”“绿”成为防城港市最靓丽的底色。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片的红树林。(资料图)

改革潮涌,风帆高悬,新一轮改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当前,我市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以及“三双五利”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记者| 林芍岑
编辑| 覃银华
校对| 莫海瑞
见习校对| 刘境义
实习校对| 吕曼珊
审核| 黄虹源
值班主任| 时   楠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 【防城港】超燃!这场国家级赛事今日开赛 海景赛道上演“速度与激情”

● 通车倒计时!上防高速顺利完成全线沥青路面摊铺

● 谭丕创出席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主题讲座

● 榜上有名!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